号要合理使用指数放大功能,以能识别桩底反射且不使波形不归零为宜。之后选取桩底反射明显且桩长确定无误的桩通过公式(L为桩长、t为桩底反射波峰值点与入射波峰值点的时间差)计算,再由式(3)计算缺陷位置。可见波速的准确对于缺陷位置的准确判定是至关重要的。在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可采取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相结合分析,并参考相关资料,按照规范合理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低应变反射波法应注意的问题31对桩身深部缺陷的识别问题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中由于锤击桩顶所使用的锤重有限,产生的冲击脉冲能量较低、脉冲宽度较窄、频率较高,使桩身产生的应变量级约为106~105。冲击脉冲在桩身中传播时桩身材料对冲击脉冲有吸收和散射衰减作用且频率越高衰减越快、波自身的扩散作用等都使脉冲波的能量大为减小。由于应变量级较低,桩周土处于弹限阶段,土阻力对脉冲波能量的能量消耗也增大。这些因素都导致脉冲波有可能在传播大深部缺陷时已经完全或大部分消耗,这是在桩顶将无法接收到缺陷反射波或接收到的缺陷反射波太弱而无法识别。这时我们应选用较重的冲击设备,并使用合适的锤
f垫以增大脉冲波宽度,适当降低脉冲波的频率,再结合指数放大功能以便能识别桩身深部的缺陷。
32地质条件对测试信号的影响桩周存在土阻力,当脉冲波沿桩身传播时使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此时将会产生土阻力波。脉冲通过软弱夹层时将所产生的土阻力波与入射波同相,类似于缺陷反射波。而基桩成桩过程中又易在软弱层或溶洞等部位形成桩身截面变化,且在该种地质条件下易发生夹泥、漏浆造成离析等缺陷。这些都会引起阻抗的变化从而产生反射波。在检测过程中当发现某一批桩有较多桩在同一深度范围都存在同相反射波时,应当查看勘察资料确定在该深度范围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或溶洞,同时注意同相反射波的特征如其幅值的大小、脉冲的宽度等,并选取部分桩结合钻芯法验证其在该深度是否存在缺陷,这样才能分辨出该反射波是土阻力波还是缺陷反射波,以免造成误判。4结语低应变反射波法是检测基桩完整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理论与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该技术仍具有其局限性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作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人员应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合理的操作和参考勘察、施工资料以消除该技术的部分不利影响,并可通过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共同验证基桩的完整性,使检测结果更加
f真实可靠。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