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中国减少贸易壁垒政策的执行以及外资大量引进,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接轨,国内市场日益趋向国际化。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又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国内市场的发展,使国际竞争内部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市场国际化就是商品与要素的流动超过国界,各国民族市场相互融合从而逐渐形成统一的世界大市场的过程。在商品生产普遍化的条件下,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为了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必然要在各个地区之间乃至国外寻求有利的投入、产出场所;为了实现商品价值,必然要寻找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商品的销售;生产者投资规模色扩大,更加速了这种过程。这些就得到了市场开放性扩张的发展态势。谷克鉴指出,“市场空间扩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市场空间扩展一般沿着地方市场趋向统一形成国内市场、统一民族市场相互融合实现市场国际化的历史轨迹渐进式实现。”另外,马克思也在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引入社会固定资本要实现补偿的因素之后,明确地指出“必须对外贸易”,把对外贸易看做社会总资本运动客服内部矛盾的重要条件。他阐述的这个原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事实上,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市场都是向国际延伸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比较趋于频繁,这必定促使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发展起来,并不断深化。因此,开放性的市场必然具有国际化趋势。国内市场国际化其实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经济全球化对于市场国际化还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其次,减少贸易壁垒也直接地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中国自1992年以来先后4次降低关税税率是我国的平均关税税率总水平降至17%,已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税率的水平。关税的减让、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市场的开放,促进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资和合资企业与国有外贸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得作用逐渐升高;此外,引进外资在一定基础上推进了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吸收外资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外贸增长,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国家税收,已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为止,中国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态势已基本形成,众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抢占市场,是我国市场活动主体不再单单是国有企业了,而形成了包括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国内企业、不同外资形势的外资企业在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