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A助燃物。
5、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B闪燃。
6、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C着火。
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
f为B闪点。
8、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D燃点。
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B28℃。
1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C≥60℃。
11、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B阴燃
1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热辐射。
13、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B化学爆炸
14、阴燃是A固体的燃烧特点。
15、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A燃点以下。
16、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C降低氧浓度
17、D氧指数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18、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D生物、物理、化学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19、热辐射是以B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
20、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它们的强弱顺序为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21、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冷却法
22、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窒息法
23、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隔离法。
24、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D抑制法
25、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C闪点分类的。
26、可燃气体爆炸属于B化学爆炸
27、蒸汽锅炉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
28、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A完全燃烧
29、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B硫磺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30、根据闪点可讦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A大
31、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热传播过程。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