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沥青
2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3、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5、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6、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7、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8、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9、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0、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1、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3、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15、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16、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1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1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1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0、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21、室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22、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23、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二、选择题四选一
1、燃烧是可燃物与A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可燃物。
3、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助燃物
4、凡使物质开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