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发展从“量变”转向“质变”手机终端应用持续升温据泰一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发展主题从“量变”转向“质变”《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高流量手机应用成亮点据泰一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视频、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增长率高达838,在手机类应用用户规模
f增长幅度统计中排名第一。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转移、使用基础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机端高流量应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社交类综合平台持续升温网络游戏终端竞争加剧《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与传统及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相比,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不仅拥有更强的通信功能,还增加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并为用户提供了诸如支付、金融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用户粘性,保证了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与之相比,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增长速度明显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