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
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
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
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
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
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
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
“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
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他
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
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这
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B.“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
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
无奈地做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
D.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像文中的“一招鲜,
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
5.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