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规模对资金需求有限,外资大规模涌入无法被实体行业有效吸纳,流入房地产等投机行业后,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当资本外逃时,系统性风险使金融体系陷入瘫痪,国民经济推向崩溃边缘。222导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效果降低,调控难度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影响到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的效果,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困难。外资金融机构从国际金融市场上拆入资金投放到国内,抵消货币政策的影响,降低宏观调控效力。
3
我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实例
中国曾长期处于金融管制阶段,缺乏应对金融全球化冲击的经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外大量金融机构相继陷入困境,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对我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有效对策及完善应急预案,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维护国家及区域间的国际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31采取高效,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手段我国政府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宏观调控上密切关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及利率等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工具的运用效率。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保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足,2008年4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充分发挥杠杆的调控作用,2008年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个百分点和216个百分点。中国银监会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于2008年10月30日发布了第一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包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等,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10年年底的如期实施奠定了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流动性出现困难,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及时下调一级
f交易商外汇头寸下限,保证境内外汇流动性的宽松,及时化解了危机。
32完善金融监管,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国家要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监管手段,加快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有利于金融业发展和风险防范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