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的计算。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电场力。静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流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及其计算。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导体的静电平衡。电容器的电容、简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9恒定电流和电路恒定电流、直流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动势、非静电力。10.稳恒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安培定律。磁场对平面载流线圈的作用。载流线圈的磁矩。洛伦兹力。11.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12.电磁场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13.光的干涉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半波损失。光程。等厚干涉(劈尖、牛顿环)。等倾干涉。迈克耳孙干涉。14.光的衍射单缝衍射。衍射光栅。光栅光谱。15.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16.原子发光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
2
f教法技能物理教学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5.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6.物理教学的基本功:组织教材的基本功;设计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组织教学的基本功;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命题的基本功;参与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功。7.制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期、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说课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改进、调整教学。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