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巧妙渗透
美育即通过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国家教委何东昌主任明确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新版教材扩充选入了很多文章和图画,都具备了美育的要素,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美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语文教师在借助文章文本进行知识的传授之余,也要充分加强学生美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内容美、想象美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审美教育,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为例,介绍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心得。
一、兴趣导入,认知美新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必须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和教学方式,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开展后续的教学。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师同样需要重视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初步形成对美的认知。如教学《雷雨》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方式一:同学们,我们来开心读诗句(课件出示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电闪雷鸣动地天,倾盆骤雨望无边。),学生摇头晃脑津津有
f味地读着。读完后说说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景物的?学生很快猜出了“雨”。方式二: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雨?学
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生活中所见到的雨大雨、毛毛雨、细雨、暴雨、雷雨等,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诗本身就有一种韵律美,学生爱读。当学生读完诗句,认识到原来描写雨的诗有这么多,还这么美。创设这样的美读情境,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深情朗读,感受美课文中的语言美是作者将自身对美的感受,通过一番造词造句表现出来的,朗读课文就是一种能直接感受这种美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几遍原文朗读录音,专业播音员范读时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美的想象。教师再将重点词句、段落等进行讲解,教学生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停顿等来抒发情感,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韵律美和语感美,形成深刻印象。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深情朗读课文,进一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