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2年12月18日三诊,患者血压平稳。惟多汗,余无不适。BP13075mmHg。苔薄质暗,脉细弦。效不更方,上方加用煅牡蛎30g浮小麦30g。同时,以五倍子60g,琥珀15g共研粉,敷脐。按:高血压病总的病机应为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互结,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在肝肾,涉及心脾。证型演变的一般规律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早期以阴阳失衡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清肝潜阳、化痰降浊;中期虚实夹杂,以痰瘀互结为主,治疗宜化痰祛瘀通络兼顾滋阴补肾;后期以虚为主,出现中风、冠心病、心衰、肾衰等,痰瘀交结,凝滞尤甚,着重于调整阴阳平衡。“痰”、“瘀”是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机。该患者为老年女性,高血压病多年,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舌像脉诊,其方证病机为肝风夹痰、痰瘀交阻。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味。方中羚羊角粉、钩藤凉肝熄风;桑叶、菊花平肝清透,清金制木;生地、白芍、生甘草养阴增液;浙贝、竹茹清热化痰;另加生黄芪、三棱、莪术益气祛瘀,调节升降;方中用仙鹤草和血利水,有补虚、强壮之作用,天花粉助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史老认为:高血压病症状多端,现行降压药有明确作用靶点,
f但症状改善不理想。人是整体,症状改善,血压亦随之下降,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平肝熄风化痰与益气祛瘀同用,是升降理论的引申,临床痰瘀互结、升降失调的案例并不少见。寓升以降,祛瘀消痰,才能出奇制胜。徐某,男,52岁,2009年10月11日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就诊前突发眩晕,肢体麻木,头疼呕吐,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血压:165105毫米汞柱,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滑数。
辨证:高血压(痰蒙清窍)。
治则: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佐以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石决明20克,生山楂15克,茯苓12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山栀子10克,郁金10克,川芎10克,生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服用。
共服药30余剂,血压正常,语言清楚,诸症皆除。伊某某,女,60岁。2010年1月5日初诊: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服药不规律。近两年开始规律服用培哚普利4mg日,
f血压控制尚可。近一月来无明显诱因血压升高,可达150-16090100mmHg,并出现头晕,耳鸣,后脑部隐痛不适,午后症状明显,失眠多梦,夜间只能睡3-4个钟头,口干,口苦,心悸,气短,舌质红有裂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