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数学课堂的生命,成为了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桥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为了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构建以探究为途径,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与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从导入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我想课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为此,在数学课题导入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肥皂粉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问题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了重量单位千克的教学。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