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摘要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但由于生态补偿及其资金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加剧了该区的贫困程度,出现了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知识贫困相互交织的贫困累积循环,因此,提高生态补偿资金及其分配与使用效率成为解决汉江水源保护成本、均衡保护责任、分享生态资源利益、破解贫困累积循环的抓手和关键节点。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模式基金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工程(11BJY03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工程(09JK056)作者简介马静,1976年生,经济学博士,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讲师陕西汉中723001。胡仪元,1968年生,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教授,通讯作者陕西汉中723001。〔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1106-0136-04《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6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跨省区、跨流域的重大调水工程,工程的实施对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约束和限制,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知识贫困相互交织使其陷入了贫困累积的恶性循环,生态补偿及其资金的高效分配成为破解汉江水源地贫困累积循环的抓手和关键节点,因此必须从水源地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角度出发,构建集公平、效率于一体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模式。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现状1水资源减少的趋势明显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1956-1998年系列资料统计,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611x108m3,占整个汉江流域的639。受全球气候变暖、汉江上游用水量增大、产水模数变小等因素的影响,1990年后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明显减少。19901999年丹江口水库平均入库水量为2729x108m3,较之19561990年丹江口水库平均入库水量3863x108m3减少294。并据预测如果在枯水年份汉江可供调水量2010年只有189亿m3,仅相当于平均水量的228,2030年则只有145亿m3,仅相当于平均水量的177。1汉江丹江口1935年最大洪峰流量达5×104m3s,而20世纪下半叶汉江最小流量仅为1935年最大洪峰流量的1300;丹江口水库1995年入库水量为1983年的285;2006年10月26日遭遇了77年以来汉江历史同期最低水位,410月平均流量578立方M秒,比多年均值减少478%。汉江在冬春枯水期的整个流量也就500立方M秒2,而设计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能力恰好就是这个数。汉江流域近10余年连续少雨干旱,而狂暴的洪水灾害又极大地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可见,不抓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