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事实上,这位学生否定了老师所说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表现了屠夫的机智和勇敢”中的“机智”说,并作出了“屠夫并不机智”的反面结论。他推翻了权威说,真不简单!”
不一会儿,又一位学生急着举手,并抢言要回答。
学生(二):“乃悟前狼假寐”,意思说,才明白(过来)头一只狼原来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可以说明他是机智聪明的吗”
老师:“这位学生的思维真敏锐,眼睛特亮,讲得真棒,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又一学生赶紧举手。
学生(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也就是常人)的本能。从这一点上哪里看得出他的机智呀?”
教师:“‘从一般人的本能’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课外知识是不一般的,它的科学想必学得很不错。”
又有一学生急了。
学生(四):老师您说的屠夫“巧借麦秸垛,伺机来迎敌”中屠夫何“机”之有,何“智”之有呢
……
f这样,学生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机智说”这一定论。
最后,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全班得出一个结论:根本看不出屠夫的机智和斗争的智慧。
我们的学生向传统的老课文、老屠夫、老狼说了“不”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能够得出这一挑战性的结论,实在是不简单、不容易
我终于在学生有理有据的强大攻势下折服了。夸赞他们说:“大家真是英雄呀,我对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突然,
学生(五):“老师,我有异议:屠夫‘投以骨’是想让两只狼相互争斗,这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和机智呀。”
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啊,弄得我这个当老师的一时“亦不能决”。
我觉得,这个学生说得有道理。
学生(六)赶紧补充:“有一句格言说得好:你想知道两条狗的友谊吗那么,请在它们中间扔一块骨头。当然,这是说狗,我想,应该也同样适用于狼吧。”
结论到底如何,我想,不必多说了吧。因为我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向学生灌注了什么知识和什么观点,也不在于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和争辩,更在于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创造力、想像力以及探究问题的可贵精神。有了这些,够也!
【案例反思】
1、新课改,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新观念。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