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主要指该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区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
1
f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成功经验,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积极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