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加强领导,注重培养,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促使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确保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服务新农村建设。
1、高度重视,保障到位。为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书记总负责,包村领导和下乡队员把“大学生村干部”一一送到所包村,并和村主要领导结合,详细安排“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问题。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考虑到“大学生村干部”,特别女同志的安全问题,安排统一吃住机关,并为每人配备了暖壶、床褥等生活用品,切实解决了“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问题。
2、提供创业舞台,确保“留得住”。按照文件精神要求,乡党委以红头文件正式行文任命大学生村官职务,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和主要职责。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所在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所在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f副书记等职务。乡党委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汇报,征求他们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同时,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3、加强培养帮带,引导“怎么干”。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在农村工作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乡党委以加强学习、结对帮带、加强锻炼等方式,建立大学生联系制度,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情况,进入工作状态。
一是加强学习,学习农村各类政策和制度,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坚定扎根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信念,熟悉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方法,并且对所在村的情况完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求大学生“村官”参加党政联席会议,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分了解乡党委、乡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工作进展情况,并能带着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二是加强管理,找人带路。为使其尽快熟悉和了解所驻村情况,乡党委政府召开了“大学生村干部”与包村主要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大学生村干部”的座谈会,让他们增进感情,增强了解,进一步让“村官”们熟悉村情民意,切实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在管理中,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制定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定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