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至于怎样才能根据检查所得的资料辨证地进行临床思考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诊断,更不是简单地套一套标准所能解决的。精神检查并不是和病人简单地谈唠家常,而是要掌握病人病态心理,挖掘潜在隐蔽的精神症状,既不能暗示,也不能诱导,防止借机而造成真假难辩的精神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目前有些精神科医生有忽视临床工作的倾向,以致采集病史简单,观察病情粗糙,诊断公式化。因此要做到五勤:(1)勤想,诊断、鉴别诊断、用药是否合理;(2)勤查体,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勤学,
f即巩固原有的知识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4)勤看,就是经常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勤问,向工作人员及精神症状暂时缓解的病人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情况。
2临床治疗
21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的治疗方法分为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或者也可以说是长期维持性治疗)。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需要患者在专科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1安全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在服药过程中定期复查。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合理处置2个体化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特点及躯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便于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3单一用药、缓慢加减剂量:一般情况下主张单一用药。对于某些难治型的病人可合用其它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增加或减少剂量时均应缓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不良感受,同时亦有利于观察病人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的反应。4维持性治疗:急性精神症状控制后,首次发病者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一年。对某些服药不依从和拒药的慢性病人,注射抗精神病药物长效制剂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此外,患者病情好转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断药或停药。5有效不换方:既往服用疗效好的药物,本次服用仍有效。家庭维持治疗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品种。如果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或服药依从性差,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2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从“心”入手,可以帮助患者真正打开心结,缓解治疗病情。心理疗法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中有效方法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