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中的“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四、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
2
f百度文库
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五、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地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六、“而”字出现在句中时,一般在“而”前停顿,若在开头则在“而”后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时,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如,杂然而前陈者。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如,夺而杀尉。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如,(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时不应该停顿。如,(1)为坛而盟。(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f百度文库
七、“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1)余闻之也久。(2)洋洋乎与灏气俱。例(1)中“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例(2)中“乎”是句中语气词,应该停顿。八、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其岸势犬牙差互。(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1)意思是“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狗牙似的互相交错”,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其岸势”“犬牙差互”读在一起,即“其岸势犬牙差互”。例(2)的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应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