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改革、建设期间试用稿)
一.
改革中的“大学语文”教育
目前,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大家都在强调客观原因: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高中实行文理科分班;学生进入大学后急功近利,重理轻文;高校领导对大学语文教育重视不够,等等。殊不知,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以外,“大学语文”教学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在强调客观原因的同时,积极查找主观原因,根据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基础先天不足,重理轻文这个不争的事实,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考察兄弟院校,我们发现,一方面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高校越来越多,编写、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也越来越多(光我们看到的就有二三十种);另一方面学生学了“大学语文”,写东西照样没有章法,错白字连篇。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锐减,教师慨叹“大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难。这些情况和我校以前的情况大体相同。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如:一、所有教材的编写都走中文专业教材的路子,程式化、模式化,不能满足非中文专业学生的需求。二、老师上课注重作家知识和作品知识(作家的字号、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和地位、所属文学流派和社团、与何人并称、代表作等,作品的编著者、成书年代、风格流派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影响和地位等),乐于挖掘作品的所谓深意,对古今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某些断章取义的评论津津乐道,而对作品的结构、写作方法、表现技巧等对学生来说最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却较少涉及。关于语言知识,重点在帮助学生认知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语法作用(中学里讲过),理解文言实词的具体含义(这一点至今依然必要),而对常见词语的运用,对报刊、书籍、影视、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白字、错用词则较少纠正。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句式中的被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知识,而对报刊、书籍、影视、学生作业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却很少涉及。教学内容不利于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语文水平。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注重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四、教学手段除了用多媒体以外,没有多少创新。我们将继续根据非中文专业学生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实际需要,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提高非中文专业大学生语文水平的新途径,指导我校的“大学语文”教育,供兄弟院校参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