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进行处理。(5)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二)、伦敦学派1、学派是具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thesocialco
textofsituatio
所决定的。在翻译研究领域,译文的用词与原文等同与否取决于其是否用于相同的语言环境之中。2、创始人:福斯(JRFirth)。有两篇文章集中反映出他的翻译理论,一篇为《语言学与翻译》(Li
guisticsa
dTra
slatio
),另一篇为《语言分析与翻译》(Li
guisticA
alysisa
dTra
slatio
)。3、卡特福德(Joh
Catford)是该学派中比较系统提出翻译理论的学者。任教于爱丁堡大学的卡特福德1965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Li
guisticTheoryofTra
slatio
)一书,为翻译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引起巨大反响。卡特福德称其理论为“描写性”翻译理论。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阐述“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三)、美国结构派1、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提出一种行为主义的语义分析法,认为意思就是刺激物和语言反应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布龙菲尔德理论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所取代。2、乔氏理论有三个观点:(1)人类先天具有语言能力;(2)语言是由规则支配的;(3)语言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该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论述。语言的不同主要在于各自的表层结构不同,而深层结构则具有共同特点。在上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以沃哲林(CFVoegeli
)、博灵格(DBoli
ger)、卡兹(JJKatz)、奎恩(WVQui
e)和奈达(EUNida)为代表的美国翻译理论界的结构学派,而以奈达最为杰出。
f(四)、交际理论学派1、代表:奈达。2、奈达的翻译理论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理论原则。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而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读者看译文可一目了然。(2)翻译的性质。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其中三点是关键:一是“顺乎自然”,译文不能有翻译腔;二是“最切近”,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三是“对等”,这是核心。所以,翻译必须达到四个标准:a、达意:b传神;c措词通顺自然;d读者反应相似。(3)翻译的功能。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奈达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的对象。(4)正确的翻译。翻译正确与否取决于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