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诗歌鉴赏: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①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三四两句描绘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归故乡的喜悦。②寓情于景如,《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沙漠。)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
f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③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