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