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你应该知道的机器人发展史
作者:董静来源:《机器人产业》2015年第01期
机器人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机器人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学已发展为综合了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作者根据小说中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
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机器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机器人是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用来代替人工作的机械装置,虽然现在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机器人的定义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虽然定义的基本原则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的区别。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机器人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出现。根本原因是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模糊的定义,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个是森政弘、合田周平共同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定义则由加藤一郎提出,他把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该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应当仿人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由脑来完成统一指挥的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平衡觉和固有觉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