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
结题报告
市黑金小学20XX年12月
f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
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可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但是,综观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仍然还存在不少弊端。诸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往往是零散的,不成系统,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有些教师甚至只追求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没有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基于这一点,我校选定并启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将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f
2、研究相关现状在国外,有关良好习惯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学生良好习惯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缺乏系统性。近年来,从良好习惯入手来研究学生的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有关习惯养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对良好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工作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最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主体实践,依靠学生自身的警觉,启发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