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杜气势,广文义也。”这说的正是排比的作用。正文的一开始就使用了这种手法,用“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来说明刘兰芝是一个聪明能干,德才兼备的奇女子。当刘兰芝不得不离开焦家时,作者又对她的穿着打扮进行了极力的铺陈。“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这浓厚的装束不但体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眷恋之情,而且含有极强的自尊自重之意,既然一定要离开,又何必能像一条丧家之犬,灰溜溜地走,而应走得光光彩彩,体体面面。这些排比句的使用,无形地增强了文章的语音气势,提高了表达效果,同时还把作者对刘兰芝的赞美,同情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作者在诗中也用到了它。在描写刘兰芝的美貌时,作者用“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她那白晰的皮肤,红红的嘴唇,给人一种人见人爱、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文中还两次以磐石和蒲苇进行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个比喻生动、传神地体现了焦刘二人对爱情的坚定不移、至死不渝。在这里,作者把焦仲卿比作磐石,喻示着他对爱情的忠贞,那怕是天翻地覆、海枯石烂,也不能丝毫改变他对兰芝的爱。蒲苇柔软而坚韧,正是刘兰芝的最好写照,她既有着蒲苇那样的柔情,又有着蒲苇那样坚韧的性格。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不但生动准确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增加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诗歌的语言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f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汉代后,历朝均有研究乐府诗者,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就。
本文从探讨诗歌的结构入手,着重分析了诗歌在结构上的一些特点,还特别对诗前的小序和结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然后又对诗中的人物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刘兰芝年轻美貌、聪明能干、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焦仲卿的软弱、委曲求全;焦母的专横。至于刘兄和刘母,由于文中描写不多,本文也就没有专门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又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浅析。诗中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美妙的,其根源在于它使用了比兴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同时,诗中还多处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就使全诗的语言显得既优美典雅,又形象生动。总而言之,这寥寥几千字,只能是对这篇千古美文作的一点肤浅的赏析,权当是在抛砖引玉的吧。
f参考文献: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游国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