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和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养成爱整理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呈现表达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学难点:1、能呈现表达分类整理的结果。2、理解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具学具准备:气球卡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1、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如果你要看《365夜故事》这本书,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为什么?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我也认为应该去分类整理好的书架找书会更快一些,更容易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课本第27页的情境图。
f星期六,有一群小朋友去公园玩,买了好多气球回家。你能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吗?可以怎样分?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体会分类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气球卡片,同桌合作完成,然后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提示:可以摆一摆,贴一贴,数一数、写一写)(1)展示按形状分的结果。①先分类再计数。②摆成象形统计图。③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每形状气球的个数,接着问: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根据这个图表你还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大家刚才说得很好。教师指着3种分法问:这3种分法相同吗?那同一种形状的个数一样吗?为什么?(指名回答)小结:虽然记录的方法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是按形状分的。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2)除了按形状分,还可以怎样分?(按颜色分)①现在请小朋友们按不同的颜色分一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②展示按颜色分的结果。(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演示。)③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从图中看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3)对比两种标准的分类结果:我们都是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现在分的结果和刚才分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f小结:因为一种是按形状分,一种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