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喜福会》看中西家庭文化差异
作者:薛惠文姚洪磊于雪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4期
摘要:故事片《喜福会》改编自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TheJoyLuckClub。谭恩美的生活阅历十分丰富,对人生理解十分深刻。《喜福会》取材于外婆和母亲的经历,从一个个小故事入手,处处体现着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本片入手,探讨四个方面,即传统孝道与个人意志,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贤惠牺牲与独立自主,坦率直接与谦虚委婉。
关键词:《喜福会》;中西家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401
一传统孝道与个人意志
这一点在本片开场便有深刻体现。Ju
e的母亲怀揣梦想来到美国,对女儿寄予厚望。自幼便为女儿请钢琴教师,每天要求她练琴。但Ju
e认为自己并没有音乐天赋并对此十分抵触。在一次演出失败之后,母女之间的矛盾激化了。Ju
e拒绝练琴,甚至说出“这里不是中国,你不可以要求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而Ju
e的母亲态度也十分强硬,“只有两种女儿,孝顺的和不孝的!在这个家里,女儿必须孝顺!”Ju
e的母亲从小在中国长大,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孝道,“父母之命不可违”。而Ju
e从小在美国长大,深受美国文化影响,注重个人的权利及人的个性发展。“孝道”对中国人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即使在文化融合的当今社会也不例外,喜欢父母喜欢的,做父母要求做的,不然便会被视为不孝。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Waverly自幼在国际象棋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小小年纪便赢得了大大小小的比赛,被誉为棋王并登上了杂志封面。Waverly的母亲自然视女儿为骄傲,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女儿,并把印有女儿照片的杂志拿给大家看。然而,母亲的行为引起了女儿的反感。Waverly十分讨厌母亲将自己当成炫耀的资本,并不再下棋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将这件事情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会认为Waverly太过不懂事,不懂妈妈的心。中国强调集体主义,一个人的荣辱与集体的荣辱息息相关。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说法。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同样也是其所在的集体的。家庭作为一个集体,其荣辱受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相反,在美国文化背景下,强调个人的价值与个人的意志。由此,Waverly的反抗便也无可厚非。
三贤惠牺牲与独立自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这一点在Rose的婚姻中体现得最为突出。Rose的丈夫可谓是一个王子般的人物,出身名门,外表出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