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第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从而在实践中犯右的错误;一是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状况,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终极真理和教条,从而在实践中犯“左”的错误。在今天,我们尤其要避免和防止犯“左”的错误。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表现在: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客观结果,不依人的认识、利益、愿望、好恶为标准。第三,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8两种历史观的对立⑴根本的对立表现在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⑵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⑶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名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9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①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新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③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④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10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