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
③④②①
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骤,关键在于因物寻志,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其特点。1.抓住描写、抒情、议论的关键词语,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尤其注意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2.根据物人一体的原则,联系诗作背景感悟“物”中情志。3.答题时应特别注意把“物”与“志”结合起来。
题点三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
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
f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答:_______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