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此联意思,也可结合典故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f渔父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文馀,鼓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注①从:向,就。②鼓:划动船桨。
②①
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寄情山水,品质高洁;②隐姓埋名,居无定所;③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题点二
物象因物寻志
事物形象物象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f它不同于景物形象。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