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二)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2.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种类。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2.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调查常见病毒传染病的种类,交流病毒是一类怎样的生物。1.以查阅相关图书、走访、上网的方式搜集由病毒感染的疾病有哪些以及该如何预防。2.教师讲解:(1)流感
198
fa.症状:高烧、喉咙痛、头痛、咳嗽。b.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c.预防: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卫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2)狂犬病a.症状: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b.主要传播途径:被动物咬伤。c.预防:管理传染源、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3)脊髓灰质炎a.症状: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b.主要传播途径: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空气、飞沫。c.预防:口服免疫、注射免疫。(4)麻疹a.症状: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b.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c.预防:注射疫苗。(二)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病毒资料,进一步认识病毒。1.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小时候都要吃“糖丸”,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对课前调查了解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地阐明。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2.讨论: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由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病毒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病毒的资料,以“我知道病毒……”的形式启发学生表达、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