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话题、命题和材料的中心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看该话题是抽象的较虚化的。还是具体的实在的,这时从虚实两极考虑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如以“美”为话题或命题,显然此话题乍一看是较抽象虚化的,故我们宜从具体的实在的角度思考“什么美”,这样就可以写“自然美”“心灵美”,甚至是“某一朵花之美”,从而实现了化虚为实;同样以“果实与种子”为话题或命题,我们分析发现该话题较具体实在,故宜从较抽象的角度思考,从而会发现“果实与种子”的关系式命题,实则要揭示“收获与付出”间关系,面对这类话题尤其是十分具体的话题,我们要想一想有无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等,从而实现化实为虚,提升作文品味,加深作文内涵,彰显作文的文学色彩。当然还有一些话题或命题一眼看上去相对比较生疏,这时在读懂材料,把握内涵的基础上要学会化生为熟,转化到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从而合理转移话题,充分挖掘平时的作文储备;反之若面对的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我们则要逆向思维,看看有没有比较生疏的内涵,从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目标。如前文提到的以“愿景”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乍一看茫然不知所指但通过材料的帮助明确了话题的内含,这时就可把话题转化为“愿望”,从而跨越了思维的障碍,实现了化生为熟。再如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乍一看较生疏较新鲜,不过明确了内涵后完全可转化为文学色彩不浓的“沉稳与灵动”或“调整与坚守”等。当然实施这种话题转移的前提是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准确把握原话题的内涵即合理转移,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当然这三种辩证思维,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彼此相关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下列材料: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了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了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请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该作文的话题是“自己与别人”,即谈二者关系,材料为对话题做了提示。因此可以化大为小,在该“母话题”的基础上,选择较小的“子话题”,如其中之一“倾听”、“帮助”、“体贴”等,如若你对“宽容”“尊重”“理解”“沟通”“网”自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