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下进行经济的引水,同时在沿河道周围岩石遍地,对于渠道的修建来说工程量大。而在水库断面进行取水不仅能够满足取水高程的要求,同时在路程上来说也是较短的。
(二)各级渠道布置1、干渠
干渠的布置是从取水处起,沿等高线向下直到等高线为20m处左右,贯穿整个灌区范围,总长度为177km,具体情况见图12、支渠
支渠的布置以满足灌区的需水要求为大前提,同时由于灌区归属于两个不同的权属单位,因此要避免用水的冲突,不能够使同一支渠对该两权属单位进行灌溉,要分别的进行布置。而该灌区中又包含有河流为两山夹一槽的地形,故为了能够满足灌排的需要,可以使支渠远离河流,布置了四条支渠,长度分别为4km、53km、69km、70km,其将灌溉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的面积为204万亩、
2
f289万亩、341万亩、378万亩,将干渠分为四段,各自的长度分别为305km、657km、483km、325km,具体的布置情况见图13、斗渠
由于灌区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因此斗渠沿等高线布置,设计的为典型斗渠,其斗渠均长为4km,间距为737m,一支渠包括有八条斗渠。具体见图14、农渠
典型农渠的设计为每条斗渠包括20条农渠,农渠长度为715m,间距为200m,具体的布置见图1(三)渠系建筑物布置
由于取水处够高,故可以不用设置节制闸,但是采用的是有坝取水,故要求有进水闸,而在干渠的渠首段其需要经过山丘然后走向下游,故可以采用涵洞或者是跌水。在每条支渠的进水口还需要设置分水口,干渠要经过河流,故需要在其上设置渡槽,每级渠道也需要设置退水渠。三、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一)确定工作制度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各分两组,即10条农渠,4条斗渠)
(二)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首先确定该灌区的棉花和早稻的灌溉制度。棉花的田间耗水量等于其田间需水量,而对于干旱作物采用K值法求解其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再运用模比系数求取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运用水量平衡法求取其灌水量,具体的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见表1。
棉花设计灌溉制度计算表表1
生育阶段
计划产量(kg亩)需水系数(m3kg)土壤最大含水率(土壤最小含水
幼苗期(214166)
120
267
8800061600
现蕾期(214166)
开花结铃期(176287)
吐絮期(278611)
全生育期(214611)
3
f率()
全生育期蓄水量(m3亩)
3204
0480
计划湿润层深(m)
0405
Wmax(m3亩)140870
Wmi
(m3亩)78887
模比系数()18000
阶段需水量(m3亩)
57672
ket
10
K(m3亩)
5767
Wr(m3亩)21131
P0(m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