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一.灌区概况及分布(一)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多在000150004之间。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一道陡坎;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002宜于耕作。土中粘土含量为1015,孔隙率为443,干容重为140tm透水性中等。地下水埋深为515m,水质近于中性(PH74),可溶性盐为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3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影响作物生长。年最大降雨量为8777毫米(1949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633毫米(1963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且地下水位较深,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及时排除。多年平均蒸发量970毫米,月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3℃,最低10℃,每年12月下旬开始结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113000亩(100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有李家沟纵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7000亩和96000亩。当地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该区由于干旱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
1地形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土地利用率为09。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平时干涸,雨季洪水期流水3100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
二.灌区用水资料根据邻近地区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验,以及该
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分析拟定出本区各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
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f作物种类
作物种植面积生长阶段灌水次数比(%)
冬小麦
60
分蘖
1
返青
2
拔节
3
抽穗
4
棉花
25
播前
1
幼苗
2
结铃
3
开花
4
早秋晚秋
15
播前
1
拔节
2
抽穗
3
40
播前
1
拔节
2
抽穗
3
开花
4
灌水定额(m3亩)
5040404050353535
50353545353535
灌水日期
起始
终止
112
2212
202
73
14
164
264
105
183
14
206
266
197
197
128
128
203
283
256
306
58
108
96
206
17
107
267
48
158
248
灌水天数灌水率
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