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惩罚教育从尊重开始
作者:徐丽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8年第4期
摘要卢梭说过“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产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协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试着从尊重、宽容的角度来探讨惩罚教育如何尊重学生的兴趣、心理,抓住学生的特长,发挥其教育作用。
关键词惩罚教育;尊重;宽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0023701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产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协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一个好教师应该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品德;好的教师应该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育人感人,他们善于跟学生沟通,是学生心灵的牧者。此外,好的教师应该有宽广的胸怀,用宽容的心包容每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学生或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触动比惩罚更强烈。”
回顾自己7年多的班主任经历以及11年的教学生涯,似乎自己更多的是说教,面对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的学生,用得最多的就是批评、批评再批评,所用方法也较为单一,如学生破坏课堂、宿舍纪律,我往往会采取让学生抄《学生守则》相关条款的方式来处理,但教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去进一步探究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该采用何种方式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惩罚”同时又能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学生的作用?卢梭的《爱弥儿》让我茅塞顿开:惩罚教育应该从尊重、宽容开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宾逊说过,“人类在不损及自身尊严的情景下,都愿意改过从善,然而有人当众责备他的行为不对时,为了维护体面,他会将错就错,不肯回头”。平时,我不正是在扮演那个“当众指责”的角色吗?!要把尊重化为各种各样的教育行为,用我们教育的行为让学生低开高走,教育因尊重而和谐高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兴趣、心理、抓住学生的特长。
在一次培训外出期间,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宿舍的学生因晚上熄灯后大声讲话破坏纪律,以往碰到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把破坏纪律的学生批评一通,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检讨书或者罚他们搞一个星期的卫生,之后几天,宿舍的纪律会“太平”几天,但往往几天之后,同样或类似的破坏纪律情况又会层出不穷。这次,我换了一种处理方式,我让该宿舍全体成员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说明书”,说明书主要围绕“是什么”“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