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1
考点
答案
分值3
说
明
语音辨析
C
C、chuà
gchuā
gyā
yèshìyì。A、chìqiāoxiāoyúqū
juà
tǐa
。D、
úxuéjùmómú。
xuā
xuǎ
。B、
2
熟语运用
A
3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语境不合。统筹兼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3
语病辨析
D
3
A状语语序不当。“非常简单便捷的”放在“通过这两个装置”后。另外,“车门的两侧上方”有歧义,“两侧”应调到“车门”前。B.缺宾语中心词,“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问题”。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专家认为不容乐观”不能照应前面的两个问题。
4
衔接连贯
B
3
B②④①③,因其“通俗性与口语性”,所以“使用范围广泛”;“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大众喜爱;“学习和掌握俗语”,与丰富和汲取相关;“运用”带来的结果,是“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所以答案选B。
5
文言实词
C
3
A.透彻了解。B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参见“府吏见丁宁”。D抬高。
6
文言虚词
C
3
C都是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前者“古人之为序”是全句宾语部分的小主语;后者“足下之有百瑜”作动词“知”的宾语。A.都是代词:前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作定语;后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作小主语。B前者是表目的连词,“用来”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凭借”的意思。D都是介词:前者的意思是“在”;后者的意思是“向”。
7
分析结构
C
3
命题目的:传承前辈文言教学的优秀成果,从节奏(语法)、语感、翻译等角度引导师生共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C项理解原句有三个错误,全句的关系是偏正,不是主谓,其中“为足下献”有两个错误:“为足下献”中的“为”是介词,“为足下”是介宾短语,“为足下献”是偏正短语。正确框式为:
又
以之意为足下献偏正介宾介宾偏正偏正偏正
8
分析概括
D
3
“全从正面着笔”有误,改为“运用先正(古)后反(今)的对比手法”。只是作者议论“后之君子”时,是运用反问句“岂复有讲于此者哉”,没有议论“古人之为序”那么直白。
参考答案
第1页共6页
f9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难道不因为这些文章是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流传后世吗?(“岂”,“斯编”,“信”,各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