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体将要离开原位置时,产生小间隙,这时会有放电现象产生,类似于电火花作用和影响,将跑道表面烧成线条状痕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三、案例
1、故障现象
如某电厂4炉A引风机电机,该电机为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YKK7108,额定容量为1800kW,额定电压6kV,额定转速744rmi
,额定电流215A,F级绝缘。自2007年首次投运后,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出现异常,温度达到85℃,电机驱动端轴承测温点报警,同时驱动端振动增大,用远红外测温装置测量电机本体温度为60℃,润滑脂大量以液体形式流出。因特殊原因,当时该炉不能停运,故只能采取紧急措施,用轴流风机冷却,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有所下降。
2、检修情况:
2007年12月9曰,停炉后对电机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转子驱动端NU1044、16044,2套轴承严重过热、变黑,轴承及轴承盒内已无润滑油脂,轴承盒内套磨出02mm左右的沟槽,排列有序,就像“搓板”似的,我们称之为“搓板效应”。轴承盒外盖止口磨掉05mm左右,轴承盒内分布着大量黑色铁末;同时,轴承内套轨道存在大量麻坑,电机本体内外存有大量溢出的锂基脂,电机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严重。由于电机有振动现象,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也非常严重,当时检修人员认为是转子轴承机械配合不好。检修中更换了转子驱动端NU1044、16044,2套轴承,非驱动端NU1044轴承;更换了与轴承配套的耐高温润滑脂,重新制作了轴承盒并加装新内套。检查电机通风道未发现问题。
检修完毕,电机通电运行1小时后,发现驱动端轴承温度已达80℃,决定立即停运。解体后发现轴承内套轨道有大量麻点,已不能使用,测量驱动端轴承室绝缘电阻为0。
3、电机轴承烧损原因分析:
从2次损坏的轴承内套看,其轨道上都存在大量麻点。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麻点都是由放电产生。引起放电的原因是电机驱动端轴承室绝缘破坏,导致电动机转子存在较大轴电压,在此电压下电机产生严重的轴电流,电流通过转子和轴承时发生放电现象,使轴承内套产生麻点。麻点又使轴承与转子间的摩擦阻力加大,轴承温度迅速上升。在电机首次投运后,曾出现轴承温度异常现象,此温度异常与轴电流引起的麻点有关,温度升高造成了轴承盒与轴承外套配合出现问题,引起轴承与轴承外套相对运动并磨损轴承盒外盖和内套;同时也使得轴承温度继续升高,黄油受热熔化溢出。由于磨损严重,电机驱动端轴承出现位移,造成转子驱动端与非驱动端不同心,轴承径向受力不均,致使轴承滚柱与内套磨出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