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探究性学习与完成学习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探究课上不完的现象。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究内容过多。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探究很多内容,那势必是面面俱到。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教师盲目崇尚探究学习,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凡所学内容一概探究。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不能任意夸大其作用。新教学理念下的一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死搬硬套教学理念,只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三、探究目标不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很多教师认为探究就是撒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谈“讲”色变,已成为部分教师的共性。特别是有人听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要设计一个探索的环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f老师成了一个旁观者,任由同学们去冥思苦想,漫无边际探究,导致学生的探究游离于教师的指导而放任自流,变的盲目无序,白白浪费时间。事实上,学生的探究只是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妥善引导。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探究,比如一些数学概念、规则、定义、运算法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由教师直接告诉就可以了。有一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差甚远,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才能明白,讲解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必要的探究是让学生走了获取知识的弯路。其次,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明确告诉学生探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探究方案,从而大胆猜测、大胆质疑。特别是学生的探究处于困境或游离于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急时指点迷津,启发引导学生走向探索的正确目标。这样才能使探究过程化曲为直,提升探究的实效性。总之,开放、探究不是彻底的放开、由着学生随心所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才行。(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栗木乡下冲小学550100)
f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