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解决问题,替普天下受压抑的人吐出一口冤气。所以,这部悲剧最后“鬼戏”的安排,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含义的。
九、《西厢记》的题材演变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赵德麟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王实甫《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以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结束,金人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根本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热情的歌颂莺莺和张生反对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精神,鲜明的表示“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立场,而且曲文优美,因此能在宋、金时期许多说唱、敷演《西厢》的唱本、剧本中脱颖而出。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成戏曲,基本沿袭了“董西厢”的情节,但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强烈,人物形象更鲜明。
十、什么是南戏,南戏的“四大传奇”?p282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北宋后期在南方浙、闽一带用民间小曲演唱的小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它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取了诸宫调、大曲、滑稽戏以及宋杂剧的艺术经验。因为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发育成熟起来的,为了区别于北曲杂剧,所以将之称作“南戏”。南戏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
●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3
f十一、鉴赏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是脍炙人口的“秋思之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小令选择了深秋时节的枯藤、老树,夕阳中的点点寒鸦,写出来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暮色渐临,路边的小桥,桥下的流水,还有袅袅升起炊烟的小院以及可能响起的温馨的人声笑语,这种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的生活情景,对于漂泊天涯的游子,不能不是极大的刺激。在哲理,以乐景衬哀情,令人倍感凄凉,而游子还得继续他寂寞的旅途。在黄沙漫天的古道上,一匹疲惫的瘦马,带着“断肠人”在夕阳秋风里踽踽而行一支简短的小曲,内蕴如此丰富,形象如此生动,既以哀景写哀情,又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无怪王国维称它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