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下同
f②方向性和可塑性(不可逆性);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不平衡性);④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生命的毕生发展观P24
主要观点: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5、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P27
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最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P29
佛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分为本我(潜意识)、自我(意识)、超我(前意识)。
他为心理发展创建了独特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将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7岁)和生殖期(1220岁)。
2.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P30
埃里克森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提出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自主对羞怯(1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精力充沛感对颓废感(2550岁)、完美感对沮丧感(50岁之后)。注意:这部分重点掌握一共几个阶段以及名称,每个阶段的特点次掌握。
3.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P33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的心理发展观:决定人发展的只能是环境和教育。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4.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7
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①含义: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