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庙小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素质教育提倡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在一切学生当中存在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暂时落后,良好习惯还没养成的群体学困生。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同前行呢?本文从借鉴陶行知教育理论和自己的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转化信息技术学困生的一些想法和转化策略。一、信息技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大部分信息技术学困生家里没有计算机,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计算机,学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有的学生虽然家里有计算机,但由于某些家长不了解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性,常把电脑与游戏机连在一起,找要影响孩子学习、影响孩子视力等理由,让孩子远离计算机。2.社会环境。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卡通电影、游戏、QQ聊天等,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等。3.学校环境。大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配套设施投入不足,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无法满足一人一机上机操作。4.学生本人。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二、信息技术“学困生”参与学习活动表现
f1任务应付型。表现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如学习活动只有在老师或组长安排、督促下,才勉强去完成的。2茫然无措型。面对电脑,学困生表现为动手能力弱,畏手畏脚,甚至惧怕电脑,不敢入手。3袖手旁观型。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边缘化,如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不动手;在独立探索中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不倾听,默默无声不发言。4浅尝辄止型。表现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学困生偶有点滴收获就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思考。5机械模仿型。在学习进程中关注更多的是任务完成的结果,而非任务完成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做的是记忆与模仿,他们习惯于机械训练。三.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依据1.生活教育比如教师节到了,我让学生不要买贺卡,而是仔细观察贺卡。并将贺卡带到教室和学生共同分享,总结贺卡一般都有哪些部分组成。这时借助信息技术完成贺卡的制作,再让学生动手制作贺卡,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尝试劳动,体验生活,这样所得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了,做到“教学做合一”,从而达到巩固转化的目的。2.成功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