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基本理念1
三、课程设计思路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3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4
一、科学探究5
二、科学内容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7
一、教学建议17
二、评价建议22
三、教材编写建议26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30
附录32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32
二、行为动词说明33
三、科学探究实例33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f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