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比较
最近5年,美国先锋公司培育的杂交种大举进入我国许多省和全国玉米区域试验。这些代表美国15-20年前育种水平的杂交种所到之处,表现突出。先锋品种在每个区试组均列居前二、三名,产量潜力高,而且在年份间和地区之间产量稳定,所以今冬先锋品种在部分地区种子销售十分紧俏。而我国育种者培育的品种在区试中则退居次要位置。两相比较,暴露出我们的品种存在许多严重缺陷,主要是对环境敏感,抗逆性差,产量不稳定。这些试验结果引起我们对育种目标、育种思路、技术路线和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深刻的反思。2006年9月,中国玉米科学家代表团一行9人访问美国先锋公司总部,除了参观试验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玉米品种以外,他们的高产试验田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先锋每年花许多人力和物力做品种展示,目的是供农民参与选择新品种。同时,对主推品种作密度试验,指导农民采用合适的种植密度和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试验密度有3000株亩、6000株亩、9000株亩、12000株亩和15000株亩,其中以9000株亩产量最高。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我们注意到几个有趣的现象:第一,在上述5个密度下,没有发生倒伏和空杆。第二,株高没有可见的变化,即在每亩15000株与3000株的密度下,植株高度一样。第三,在各种密度下,未见生育期有明显变化。这样的品种抗逆性突出,产量潜力高而稳定。据主人解释,这是他们几十年育种工作的积累。跨国公司采用的抗逆育种方法并不复杂,其关键技术是高密度育种。他们在选育自交系过程的最早代群体是300-600株,种植密度达到每亩13000株,在高密度下暴露和筛选抗逆性强、结实性好的基因型。通过座谈、交流育种技术和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中、美两国玉米育种的目标、思路、技术、方法和资源管理模式等做出如下比较分析。
一、明确育种目标,正确理解产量概念
以往,国内育种家常把产量概念抽象化,忽视具体涵义和继续提高产量的操作途径,因此对育种目标的盲目性比较大。在国外,特别是跨国企业明确地认识到产量就是抗逆性。杂交种产量的不断增长与杂种优势没有直接关系。今后继续提高产量的最大回报是增强品种的抗逆性。首先是耐密植、抗倒伏,还包括耐干旱、耐低温和高温,耐不良土壤和抗病虫等。密植是继续增产的主要途径,而密植育种法则不仅提供适宜密植栽培的新品种,更重要的是揭示和筛选抗逆性强的基因型。因此高密度育种是玉米商业育种的最重要手段。
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