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二、课题名称与问题的提出1、确定本课题开展研究的现实原因1、还富于民,推进中国全面进入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这是“十一五”期间没有完成,“十二五”期间仍需艰苦努力,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必须面对的首要急需解决的政治课题。
要想完成“还富于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首先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具体来说也就是“三农”问题。因为谁都不能否认:当前中国农民仍然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要想实现“还富于民、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三农问题”。而要破解“三农”问题,首先要面对的是中国农村广大的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无疑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瓶颈,也是考验我们政治智慧的瓶颈问题。2中国广大农村尤其是东北地区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无所事事,不打工、不创业、每天的生活就是聚在一起搓麻、赌博,败坏了社会风气。
中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种植一年只有一季,春种秋收、夏除草一年在农田里的劳动时间也不超过40天,剩余的300多天基本都处于无事可干的闲置状态。东北的农民又缺乏南方农民的打工精神和创业精神,受经济条件和落后思想的影响,东北的农村又缺乏最基本的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故没有走出去的农民懒在家里混日子、打麻将成为这些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生活状态。
河南、山东这两个农业大省相对于东北来说,基本上是人多地少状态,每个家庭分得的土地根本不足以养活着个家庭。甚至工业化的结果使得一些家庭根本无地可种,迫使这些土地上的农民要么留在本地重新创业从或从事第三产业,或者走出去到大城市成为这些大城市的城市建设或工厂中的临时的体力劳动者。
江浙一带的农民因乡镇企业发达,或成为乡镇企业的自主创业者,或扩充了本区乡镇企业的生力军。由于江浙的乡镇与广东的乡镇类似,本身的城市化度就很高,(如广东的顺德、容奇镇、大沥镇、南海镇、博罗的石湾镇等,)这些乡镇本身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就相当于北方的一些中等城市,故无疑这些发达地区的乡镇农村人口也应属于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特例,即典型的“就地转移”!
无论南方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是相对落后的东北农村,这些农民尽管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农民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剩余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