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推荐…………………………………………………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2003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任务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基本目标。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人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第二,增加就业。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促使居民收人的普遍增长。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量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第三,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带来对价格预期的紊乱,扭曲资源配置,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经济增涨速度相匹配。另外,长期的财政预算不平衡和国际收支逆差也会导致币值不稳。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出现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重视和警觉。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影响币值稳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出现资本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抗经济风险力,甚至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国际收支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相互联系而又此消彼长。总的来讲,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因此,宏观经济调控可以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恰当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平衡点。在此基础上,2003年3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2003年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八百万个以上,城镇登记事业率百分之四点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百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百分之七。曾培炎提出,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如下十项工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