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药与天然药物
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
一药物的分类1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民族药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
f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辛:发散、行气、行血。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如人参、黄芪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药性酸:收敛、固涩。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止泻苦:燥湿、泻降。如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泻下咸:软坚、泻下。如海藻、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中药的气和味要综合应用,气味相同作用类似,气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则作用也不相同。如麻黄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发汗解表作用。麻黄性温,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用于风热表证。4中药的升降沉浮根据药物的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