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由易到难,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就会了。一个个游戏,从“交替频率、动作种类、合作(一人完成还是两人或多人完成)、双手异同、速度”等方面,循序渐进,逐步加大游戏的难度,拓展游戏思路,挖掘出无限的可能,不断地激起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挑战的愿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由此可见,不管组织哪一个音乐活动,只要教师搭建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台阶,孩子们一定能拾级而上,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快乐。4.自我创造以音乐活动与数学活动结合为例。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孩子玩音乐游戏,刚开始孩子们兴趣盎然,可玩过几遍后便兴味索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幼儿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根据马斯洛娃的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一、安全、生理需要。二、爱和尊重、友爱归属的需要。三、自我实现、求真求美的需要。其最高境界是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设计实施和挑战活动时主要考虑的思路还是了解、理解和设法激发幼儿的全方位合理需要,当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了,还得再引领她们奋起努力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最后是需要不断满足所带来的“游戏快乐”和继续游戏的积极投入。同时,音乐活动与各个活动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例如音乐与数学活动的融合,如手腕翻转动作的创编,它涉及到正面、反面;数出几根手指;前、后位置等的变化,那我们就可以把数学理念中的知识运用进来,同时也可以把音乐游戏中的好方法运用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做着自己创编的动作,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激发更多的想象和创造,让他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让与会者亲身体验到教师引导与幼儿创造的关系,
f以及循序渐进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讲座,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音乐教育带给孩子的快乐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以及幼儿的游戏、动作体验的多少的密切关系,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积累更多的音乐与故事,养成随时收集、随时思考的好习惯,因为音乐对于孩子、对于老师们真的是太重要了!
愿我们的老师们能从中获得启示,能付诸行动,经过尝试与实践,打开思路,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音乐律动的美妙与魅力,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快乐成长!最后极力推荐许教授《幸福波尔卡幸福课程理论综述与研究实践》,它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结合相关的教学理念指引我们感受幸福、也进一步指导我们怎样使孩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