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因:于是,就,副词。使唐雎
使:派唐雎出使。于:到,介词。○恐
f得罪秦王,只好派使者修好。唐雎使命重大,关系国家存亡。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的原因,是矛盾的产生。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听:听从,接受。也:句末语气词,与疑问代词“何”连用,构成疑问语气,可译“呢”。且秦灭韩亡魏,灭韩亡魏: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韩国,二十二年(前225)灭魏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凭,介词。存者:存在的原因。者,代词。以为:把看作。长者:有德行的人。不错意:不放在心上。错意:同“措意”,注意。○这是说要灭安陵极易,完全是威胁口气。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请广于君:请求给您扩充土地。广:扩充(土地),动词。于:给,介词。逆:违背。者:的原因,代词。轻:轻视。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可译“吗”。○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威胁别人,反而说别人轻视自己。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否:不。非若是也: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啊。若:像。是:安陵君受地
这样,指秦始皇说的“轻寡人与”。○先说不是轻秦。
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即使,连词。岂:难道,副词。直:只是,副词。○再将安陵君的话以强硬语气说出。第二段写秦王盛气凌人,责备安陵君;唐雎从容镇定,据理力争。这是矛盾的发展。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怫:忿怒。然:形容词词尾,表示
f“的样子”。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公:古代对人的
客气称呼,可译“您”。亦:语气词,表示语气加强,不译。尝:曾经,副词。○这是甚怒,也是威胁。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假装不知,让秦王自己说出,妙甚。万,流血千里。”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伏尸:使尸伏。伏,使动用法。○凶相毕露,杀
气腾腾。言外之意是要灭安陵。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用秦王问语反问秦王,针锋相对。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a
),以头抢(qia
g)地尔。”免冠:摘掉帽子。徒跣:光脚走路。徒:步行。跣:赤脚。抢:撞。尔:通“耳”,相当“而已”,语气词。○怒时之言,不觉轻视他人。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