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除了政府这个核心公共政策主体外,执政党、利益团体、社会团体、第三部门等准公共政策主体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个公共政策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互动及整合能力将决定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能力。
3.(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从实践来看,由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明显不足。主要有: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入世后,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新环境的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进程。这就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理念,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新环境的挑战。(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达。无论是在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社会利益关系方面,还是在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都对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公共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要求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要求政策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主要包括: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习题与解答(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