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四、问答题
1.(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2.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能。
(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
1
f3.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四、问答题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它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
f2(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