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眠于藏识。而未伏且断也。
(三句)若至菩萨第七圣位远行地后,则俱生我执之种子已断。法执之现行已伏。此时意识。纯为无漏。即第一位转智也。
(末句)直至入如来地。则意识之法执种子亦断。为第三转智究竟成就之位。能观察诸法性相。圆满光明,遍照大千世界,无不洞澈。如来鉴机说法。端赖于此。所以称为妙观察智也。范古农居士贯珠解
第七识颂
精品资料
f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首句)意根谓之染污识。继意识第六。故又称为第七识。此识缘藏识之见分为带质境。其业性为无记性。然无记有二。与染法相应。能覆障净法者。谓之有覆。非是则为无覆。而此识属于有覆。又此识所缘之为带质境者。虽仗藏识见分之本质而起。而为由自识所解之我境。故一边通乎自识。一边通乎本质。谓之通情本也。(次句)此识随其所缘藏识见分。执之为我。是众生我执之所由致也。夫藏识之见分。原非是我。认非我为我。故其能缘之量成为非量。
(三句)其相应心所。但有十八个。为八个大随烦恼。五个遍行。而别境中一个慧。(末句)更有贪痴我见及慢之四个根本烦恼。与之相随而不舍离。
(首句)此识思量之功,在八识中最为优异。其优异之点。盖在恒常详审二者。然其所以为思量者。惟此妄执之我相随逐之不舍而已。
(次句)惟此识将妄执之我相。恒常思惟。详审量度。致令一切有情从无始来。日夜不息。分别人我。镇住于六道而不肯出离。昏迷于二执而未曾觉悟也。
(三句)此识即具我见、痴、贪、慢、四惑与八个大随烦恼。恒相应起。自己虽不造业。令所发之意识因此染污而造作染业矣。
(末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辗转而起之识,皆依此识而上。此识染污。故前六转识染污。此识若还清净。则前六转以清净。此诸识缘中。所以呼,此识为染净依也。
精品资料
f(首句)末那为意识之根。故其转智。必借意识转智之功而成,菩萨初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种了。初心转智。故此识亦初心转智。而始成平等性。(次句)至第八不动地。意识第二位转智。则此识亦于斯时第二位转智。此后借无功用行,任运将此识之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
(三句)入如来地,妙观察智究竟圆成。则此识所转之平等性智。亦复成就。如来能现自他不二之境。起他所受用之身。即依于此智耳。(末句)此r